序言
先前的文章中聊了钟馗作为道教神祇的相关内容,今天就钟馗其他的神话形象来和大家聊一聊其多样化的身份。
前文指路>>万应之神?道教中的钟馗究竟如何
钟馗作为民间信仰与官方宗教结合的经典代表,其文化背景的复杂让不止一种神话身份在其身上叠加出现,最具特色的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判官钟馗。
作为地府判官的钟馗在神话中有着怎样的职能?民间传说中钟馗还有着哪些有趣的故事?今天就着钟馗除道教外的其他形象,来与大家进行分享。
地府判官
刨除道教的神仙体系,钟馗最出名的就是判官身份,而要了解判官钟馗,就必须先了解地府的概念。
在传统神话体系中,地府是相当具有中国特色的、佛道融合产物。
最早中国对于死后世界的幻想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,那时人们认为,人死后魂魄会去往“黄泉”或“幽都”,那时候的“黄泉”只是一个阴暗的地下世界,却还没有完整的体系制度。
阎罗像
直到东汉时期,佛教进入中国,也带来了一套非常完整和系统的死后世界观。最初佛教带来的 “阎罗王” (梵文Yama Raja)概念,是一名印度佛教中的神明,阎罗王是地狱的主宰和审判官。
来自印传佛教的 “地狱”(梵文Naraka),在经过唐宋时期的佛道相融后,独属于中国的,吸纳了佛教体系、道教神仙与民间信仰的,复杂“阴曹地府”概念。
钟馗便是在这个复杂体系中担任判官司的罚恶司。与道教中身着红色官袍的形象不同,地府体系及民间传说中的钟馗,形象更加复杂多样。
对于古代民俗研究后,现代整合后的判官钟馗形象一般为:身着紫袍,怒目圆睁。双唇紧闭,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。
有趣的是,关于钟馗成为判官的历史,与中国另一项传统文化,傩文化有着相当大的关联。
BV1Rd4y1S7wC 傩戏钟馗
在始建于唐宋时期的傩庙中,钟馗塑像并不是挥舞金锏或宝剑的常见形象,相反更突出钟馗“文武双全”中“文”的那一面,其整体形象颇具朝廷官员的大气。并且傩戏中钟馗与包拯的面具有时可以交换使用,足以见得在傩文化中钟馗的形象相当有气度。
在傩庙前,戏台上常演不衰的剧目是《老爷升堂》,这里的钟馗有另外一个尊称,名为判官老爷。
在民间对于钟馗是判官老爷的解释,反而与《钟馗传略》等受道教影响的作品有着不小的差距。
民间解释具体是这样的:本来钟馗死后也和所有人一样,要去阴曹地府经受煎熬,被阎王爷管辖。但玉皇大帝听说了钟馗因貌丑而在殿试落榜后撞柱身亡,其对钟馗非常同情,于是大发慈悲。速派使者通报下界,一路放行不得刁难。并且玉帝似乎对钟馗刚烈不屈的性格非常赞赏,有意委以重任。于是在黄泉路上,钟馗接到一纸聘书,被玉帝任命为阴阳两界的判官。
北宋以来,民间故事成功的赋予钟馗贫苦读书人身份,以其现实意义而得到民众认同。他刚烈不屈的性格造就他成为铁面无私的判官,加之在民俗传统的傩文化中其与人间清官包拯的形象高度重合,这一切使他成为最值得信赖的神明。
这些民间故事流传至明朝时期,在万历年间的剧目《庆丰年五鬼闹钟馗》中被记录并修改,变成了天帝怜悯,加封钟馗为“天下都领判官,专门捉绝魍魉鬼怪。”
因此清代以后,钟馗也多以武判形象出现。
经历多代民间传说的融合后,钟馗罚恶司的职能也逐渐确立,最广为流传的钟馗判官职能是这样的:凡来报到的鬼魂,先经孽镜台前映照,显明善恶、区分好坏。生前作恶的坏鬼全部由他处置,他根据阎罗王的“四不四无”原则量刑,四不——不忠、不孝、不悌、不信;四无——无礼、无义、无廉、无耻,轻罪轻罚,重罪重罚,再交阴差送到罚恶刑台上,送往十八层地狱,直到刑满,再交轮回殿,拉去变牛变马,变虫变狗等等,重返阳世。
简单来说,钟馗负责处置生前作恶的坏鬼,根据地府的规则量刑监罚——不难发现无论是哪个流派的传说中,钟馗永远不变的一点就是惩戒恶鬼。
其他民间传说
钟馗的形象复杂多样,历朝历代,钟馗的形象在各种绘画作品中频频出现,有关他的传说故事也多得数不胜数。
然而关于钟馗却并没有任何较为官方的记载,历史上的钟馗也从来没有得到哪一朝皇帝赐给封号,也更没有中央政府亲自出面主持给钟馗建庙的记载。就例如钟馗中会元而殿试落榜这一段,《唐逸史》中记载为:“因武德中应举不捷”,也就是唐高祖时期,在《平鬼传》中却是:“话说大唐德宗年间”,也就是与唐高祖相差甚久的唐德宗。
正因如此,民间塑造钟馗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,钟馗也因此有了独特的多样性。
最著名的民间传说之一,便是《梦溪笔谈、补笔谈》中记载的“吴道子画钟馗”了。
故事讲述的是,唐玄宗在病中梦见小鬼偷窃,然后被大鬼钟馗制服,钟馗自称是武举落第之士。这个梦醒后玄宗的病就好了,于是他召见吴道子将梦中所见画出来。
这个故事虽然与大多数记载钟馗的传说相差无几,然而沈括笔下的钟馗是这样的:“其大者戴帽、衣蓝裳,袒一臂。裹双足,乃捉其小者。”
与道教中着官袍或地府文化中的着紫袍不同,前二者中,钟馗都是衣着端正,颇具气度的形象。《梦溪笔谈、补笔谈》中的钟馗则更像是一个恶鬼,可以说是被收编之前的钟馗形象。
除此之外关于钟馗的衣着也有多种多样的记录,如明代吴宽的《钟馗元夜出游图》中的“虎靴乌弁鸭色袍”等。
1991 王涛 钟馗嫁妹镜心
另外还有一个著名且有趣的钟馗传说,“钟馗嫁妹”。
关于这个传说,民间有很多流传版本,不过情节上都大致相同。
传说钟馗有一个妹妹(大多数时候被称为钟梅英),钟馗与妹妹的生活贫苦。许多版本中,钟馗死后的钟梅英都被描述为孤苦,因此我大胆猜测,在传说中钟馗应当是与妹妹相依为命的。
由于家境贫寒,在科举之前,钟馗赴京赶考的路费都成问题,同乡好友杜平为人乐善好施,在知道钟馗的困境后,慷慨地资助了他。
1993年 国画 钟馗嫁妹图
临行前,钟馗感激不尽,又因为杜平人品端正,便将妹妹钟梅英许配给了杜平,并与二人约定,考取功名后回来为他们完婚。
只可惜钟馗因相貌丑陋,在殿试时被皇帝嫌弃,剥夺了功名。钟馗因此一气之下撞殿阶而死,后被玉帝(或阎罗)封为“驱魔大神”,专司人间捉鬼逐邪之事。
此时的钟馗,无法再直接照顾妹妹。于是当他得知杜平在安葬了自己的身后事,并一直恪守朋友之义,悉心照料着孤苦的钟梅英,并未因钟馗的死而背弃承诺。
钟馗被杜平的仁义深深感动,决定履行生前诺言,将妹妹嫁给杜平。
施大畏 钟馗嫁妹图
在一个夜晚,一群青面獠牙的鬼怪,抬花轿、吹喇叭、敲锣打鼓、扛嫁妆,浩浩荡荡地跟着钟馗回家去嫁妹。
钟馗亲自将妹妹扶上花轿,一路护送到杜平家,将妹妹的手交到杜平手中,完成了这场“人鬼结合”的婚礼。
“钟馗嫁妹”的传说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,包含着民俗艺术的智慧,也因此而被戏剧、画作等题材广泛使用。
与钟馗有关的故事就先分享到这里,文章若有不足之处欢迎指正与补充~
暂无评论内容