啊?我的画卖了十五万?

  一幅被老师评为“粉了吧唧,没色彩”的课堂作业,在签上大师名字后,竟在艺术市场华丽转身,卖出了15万元天价,对此,我们只能说艺术圈的荒诞剧永远不缺新剧本。

游侠网1

  故事是这样的,一位买家在陈丹青短视频评论区的一条留言,他自豪地展示自己花费15万元购得的“陈丹青早期油画作品”,很快引来大量围观。然而,风波随后而起。

  10月14日,拥有百万粉丝的“想想工作室”发布视频,成员洪健翔认出这幅画是他大一时在央美基础部教室的课堂习作。为证明真实性,他还拿出了当时正画画的照片,以及刚画完的作品。

游侠网2

  关于为什么他的作品会被签上陈丹青的名字,洪健翔也给出了合理解释,因为“美院有很多学生作品是不带走的,学校会定期清理。社会上一些人就钻这种空子,拿走画后签上知名老师的名字。”

  这种现象在艺术圈并不罕见,甚至在二手平台上,几千元就能买到号称是名家范迪安、靳尚谊的作品。不过,面对博主出面打假,买家则坚持己见。他通过朋友找到深圳一家拍卖行的专家进行鉴定,专家称赞这幅画“技法成熟,达到顶峰制作”,并评估为“潜力股”,起拍价定在 68万元港币 。 即便面对原作者现身,高先生仍认为可能是洪健翔临摹了“陈丹青真迹”(只能说大哥的嘴是真的很硬)。

游侠网3

  可想而知的是,这种事情在过去肯定是层出不穷的,只是这次恰好被正主抓到而已。实际上,这种偷学生画作,然后伪装成大师画作结果又被学生抓到的事情在过去也有过。在2010年,就有一幅名为《人体蒋碧薇女士》的“徐悲鸿油画”被拍出7280万元的天价,随后却被中央美院油画系研修班学员联名指认是他们的课堂习作。更荒诞的是,画作甚至还获得了徐悲鸿与蒋碧薇亲生儿子徐伯阳的“鉴定声明”,而实际情况是,当时已83岁的徐伯阳身患老年痴呆症,“几乎家人要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”。

游侠网4

  这种事件说来既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又心痛不已,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呢?我想造成这种事件的一个重要原因恐怕就是鉴定的困难了,就目前来说,艺术品鉴定主要依赖目鉴、佐证和机器检测三种方法,三种方法各有局限性。市场上甚至存在“3000块钱,鉴定证书随便开”的乱象。鉴定成为一门生意被明码标价的时候,真假的界限便愈加模糊。

  除了鉴定难以外,画作的价值被主要归因于画家的价值也是导致乱象丛生的主要原因,这种背景下,一幅曾被老师批评的学生习作,在签上大师名字后价格飙升,也就不足为奇了。

  对于收藏者而言,提升自身的鉴赏能力至关重要,真正的收藏需要文化底蕴和鉴赏力,而非仅靠耳朵收藏、盲目跟风,艺术市场的繁荣不应建立在虚假与泡沫之上。

游侠网5

  藏家们疲于辨别真伪,艺术家们忙于“被署名”,投机者忙于制造噱头,在这种情境下,艺术的本质早已被遗忘,艺术的名声被玷污,沦为所谓“洗钱工具”。或许,我们需要回归到艺术本身的价值,真正的艺术,不在于签名,而在于作品能否打动人心,梵高生前只卖出一幅画,但这并不影响他的《向日葵》成为无价之宝。

© 版权声明
THE END
喜欢就支持一下吧
点赞11 分享
评论 抢沙发
头像
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!
提交
头像

昵称

取消
昵称表情代码图片快捷回复

    暂无评论内容